蒲华
蒲华(1834-1911)原名成,字作英,号胥山野史,种竹道人,浙江嘉兴人。自小喜读书,能作文章,曾参加过科举考试,但其性格追求自由,与窒息个性的科举八股文格格不入,最终只得秀才,从此绝念仕途,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。早年科举,仅得秀才,遂绝念仕途,潜心书画,携笔砚出游四方,后寓居上海,卖画为生。善花卉、山水,尤擅画竹,有“蒲竹”之誉。书法淳厚多姿;其画燥润兼施,苍劲妩媚,风韵清健。

他在嘉兴时,家境贫寒,曾租居城隍庙,一心致力于绘画,为人朴厚,淡于名利。22岁结婚,与妻贫困相守,情感志深。这一时期,在他清苦平静的生活中,激起幸福的欢乐。他与友人结成鸳湖诗社,看花、饮酒、赋诗,意志甚豪。1863年,与画家相依十年的妻子病逝了,这对视功名富贵为身外之物,而注重感情的蒲华来说打击沉重,悲恸情怀。在他的诗中道出“十年结知已,贫贱良可哀”。“良缘何其短?”的心境,表述其内心深深的悲痛。当时他32岁,无子女,但他只企求“魂兮返斗室”,从此不再续娶,至老孑然一身。后来寓居上海,邻里住的是妓女,也能洁身自重。

蒲华携笔砚出游四方,以卖画为生。一度居住台州太平(今浙江温岭),及浙东宁波,最后寓居上海。在这些地方留下了不少墨迹。蒲华的知友中友情最深的是吴昌硕。与其交往达40年,常在一起题字作画,艺术主张和意趣追求也相近,亦以气势取胜。蒲华谢世时身旁无亲人。吴昌硕等为他料理丧事。

蒲华癖好古琴,遇即购藏,视为心爱之物,故居屋名为“九琴十砚”楼。性嗜酒,时酣酒肆,得兴时吟诗作画,加之性格平易,当时有前来求他写字作画者,也不计酬金多寡,时常是若为其代付酒资即可得字画。又有些前来求画者趁其畅饮,备笔墨纸砚,酒酣落笔,顷刻成幅,山水花卉,有求必应,因而有许多作品流传下来。

蒲华的绘画师承陈淳徐渭郑板桥、李(善)的风格,在传统基础创造出自己的风格。所作山水大轴或册页,虽多作山居、读书等传统题材,但构思,布局新颖,诗意盎然。笔力雄健奔放,如天马行空,善用湿笔,水墨淋漓,线条流畅凝练,柔中寓刚。

蒲华的一生,贫困潦倒,极不得志,吴昌硕在他的墓志铬上题“富于笔墨穷于命”,道出其一生经历。蒲华逝前画价仅仅能维持自身生存,略有结余即收藏古琴。他一生勤操笔墨,在晚清上海画坛中留下很多作品。蒲华爱喝酒,时酣酒肆,得兴时吟诗作画,加之性格平易,当时有前来求他写字作画者,也不计酬金多寡,时常是若为其代付酒资即可得字画。又有些前来求画者趁其畅饮,备笔墨纸砚,酒酣落笔,顷刻成幅,山水花卉,有求必应,因而有许多作品流传下来。近些年他的作品又大量流入海外,被港台文物商所获,转入市场流通。现在美国-纽约和香港都有许多蒲华的作品进入拍卖。成交价虽不如吴昌硕、任伯年等人高,但也很可观。